您的位置:  首页 > 首页 > 校园新闻

品地域景观之美,承地域文化之韵——记海口市长流中学邓美儒副校长公开课活动

发布者: 海口市长流中学
时间: 2024年03月21日

  四季初始,春意萌动,万物更生。在这春意盎然的三月里,根据海口市教育局关于书记(校长)公开课的指导精神,也为进一步推荐高效课堂的构建与发展,全面发挥校长在教育教学改革中的引领和示范作用,激发广大教师积极探索高效课堂的热情与创造力,推动学校教育质量稳步提升,3月21日上午,海口市长流中学吴伟强校长携吴经坚副校长、教研室潘志明主任等领导和地理组老师们在高一(2)班听邓美儒副校长的地理公开课——《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教学环节

  邓美儒副校长向学生呈现本节课的课程标准以及地理核心素养目标,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及重难点内容,做到心中有数。

一、情景导入
  邓美儒副校长通过多媒体展示富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景观图,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不同地方形成的景观不同?体现的文化内涵有什么不同?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由此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二、新课讲解
(一)感受地域文化从景观入手
  邓美儒副校长通过对自然地域景观和人文地域景观的讲解,让学生初步了解不同地域景观的特点,帮助学生在头脑中构建区域认知,树立地域景观与其当地的文化密切相关的意识。

(二)案例研究
  在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要求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主,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注重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邓美儒副校长牢牢抓住新课改的方向,摒弃传统教学理念,巧妙的运用案例进行教学。例如,邓美儒副校长通过运用云南红河哈尼梯田、江西婺源月亮湾“宅高田低”景观、福建客家土楼、安徽宏村、智力瓦尔帕莱索五彩缤纷的建筑、我国江南的粉墙黛瓦、四合院等为案例让学生进行讨论分析,加强地理教学的趣味性,活跃课堂教学气氛,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有效促进学生对知识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同时也树立了顺应自然,趋利避害的人地协调观。

(三)师生互动
  整堂课的课堂氛围活跃,邓美儒副校长给予学生充足的思考和自主学习和探究的时间,让学生大胆的去表达自己的想法。针对难点问题,邓美儒副校长及时引导学生思考,给予适当适时的点拨。

(四)课堂小结
  邓美儒副校长善于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每探究完一个地域景观的特点,邓美儒副校长都会通过小结的方式帮助学生梳理案例中所蕴含的地域文化知识,加深学生的印象,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更加清晰明了,很好的巩固了所学知识。

(五)课后作业
  邓美儒副校长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布置了一个贴近学生生活的课后探究活动:海南骑楼和黎族乡村船形屋的形成原因?运用身边的素材,既便于学生搜集资料,也起到了学以致用的作用,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力,利于学生了解自己的家乡,增强学生对家乡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树立保护家乡传统文化的人地协调观。

学生活动

自主学习思考:
  学生上课精神饱满,积极回应老师的提问,认真阅读教材及导学案并进行深度思考,按时完成导学案的任务要求。

小组合作探究:
  学生小组学习,互相协作,共同探讨,交流思路,相互启发。成员之间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教师巡堂指导,监督学生学习,增强师生互动,提供个性化指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学习小组代表回答:
  学生小组代表总结归纳小组思路,并阐述小组观点,展现集体合作的风采,促进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协作能力的提升。

听课领导和教师

  听课领导和教师认真听课,做笔记。详细记录课堂内容、师生互动、教学方法等关键信息,以便课后进行反思和总结,同时促进自己的成长。

课后研讨

  教而不研则浅,课后各位老师齐聚会议室进行了及时有效的反馈。

  邓美儒副校长说课: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重难点以及教学活动设计,讲解本班的学情以及小组学习操作方法、课堂教学需要改进的地方等,并与地理组各位教师探讨针对学生的知识水平如何因材施教。

评课——
  1️⃣王金花老师:邓校长所授本节课教学思路清晰,教学内容安排合理,衔接过渡自然,层层递进,详略得当。教学设计有一定的独创性,能给学生带来新鲜的感觉,教学结构严谨,环环相扣,时间分配合理,密度适中,效率高。教师和学生活动时间分配合理,不仅强调了小组合作,而且也保证了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在选择教学方法时,针对教学内容量体裁衣,地域景观直观度强并且课堂上采用典型案例对思维训练的设计,注重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特别有个人教学风格。
  2️⃣李秀芳老师:教学设计思路清晰,突出文化景观的内涵,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相结合,而且有进一步的拓展小结。
  3️⃣黎海连老师:邓副校的这节课非常成功,很值得我们学习。本节课亮点:①教学目标定位明确 ,简单明了。②精心设计学案和挑选教学案例,从新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最出彩之处是运用学案中哈尼梯田引出该村的景观分布特点及原因,再引出地域文化的内容和体现的理念。③每个案例都能巧妙的体现了本节课的人地协调观:顺应自然,趋利避害,形成人和自然和谐的乡村、城镇景观。

  本节课跟随着邓美儒副校长的脚步,我们仿佛进行了一次跨越时空的地域景观之旅,领略了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下地理景观的独特魅力。这不仅让我们增长了知识,开拓了视野,更让我们感受到了地域景观所蕴含的深厚文化内涵。同时,在教学方式方法上,也为我们年轻教师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受益匪浅。教育之路任重而道远,我们也将更加努力,不断努力提升自己的教学质量和水平,为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