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学子风采 > 学子风采

研究性学习-关于回避型的依恋类型的调查研究

发布者: 海口市长流中学
时间: 2024年10月29日

学校名称:海口市长流中学
班    级:高二(7)班
组    长:李依璠
课题成员:陈春娥  归谨瑶
黄嘉慧  张晓蕊
王怡珺  庄杨杨
陈利佳
指导老师:方娇凤

目  录

  1、开题报告………………………………………………1
  2、研究性学习小组活动记录表…………………………3
  3、小组活动学生评价表…………………………………5
  4、回避型依恋调查问卷…………………………………… 7
  5、问卷调研总结报告……………………………………… 14
  6、结题报告………………………………………………16

开题报告

一、选题背景:
  回避型依恋在依恋类型中的比例越来越高,这个现象是怎么形成的?回避型依恋在亲密关系中有什么想法和行为?回避型依恋的人如何改善?我们该怎样和回避型依恋的人建立亲密关系?
二、活动目的:
  让大家更加深入的了解自己和他人,关注和理解回避型依恋群体,让自己向更好的方面发展。
三、任务分工:
  陈春娥编写问卷,归谨瑶填写手册,庄杨杨总结数据,黄嘉慧采访,王怡珺发放问卷,张晓蕊编写报告,陈利佳文献查询。
四、实践活动方法:
  图书馆查找文献、上网搜索测试题并对测试题进行讨论与筛选、编写问卷,挑选几个样本进行采访以便更深入了解,最后对问卷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编写报告。
五、活动步骤:
  1、查找关于回避型依恋的资料
  2、集体寻找测试题
  3、编写问卷
  4、随机挑选对象进行采访
  5、编写结题报告
六、工具材料的准备:
  本子、笔、电脑
七、活动时间安排:
  2024.2.1~2024.3.16
八、预期成果:
  研究出回避型依恋的比例,在亲密关系中的想法和行为,学会自我调整以及相处
九、可能遇到的困难:
  样本不够大,资料太多难以筛选,被采访人不能准确表达。


研究性学习小组活动记录表1

  课题名称    回避型依恋调查
  活动时间    2024.2.3
  活动地点    图书馆
  主持人      李依璠
  记录员      归谨瑶
  参加成员    庄杨扬  张晓蕊  陈利佳  王怡珺  陈春娥  黄嘉慧
  活动目的    查找关于回避型依恋的资料
  活动过程    阅读回避型依恋相关书籍
  活动评价    优秀


研究性学习小组活动记录表2

  课题名称    回避型依恋调查
  活动时间    2024.2.4
  活动地点    腾讯会议
  主持人      李依璠
  记录员      黄嘉慧
  参加成员    庄杨杨  归谨瑶  陈利佳  陈春娥  王怡珺  张晓蕊
  活动目的    集体寻找测试题
  活动过程    上网搜索测试题,并对测试题进行讨论组筛选
  活动评价    优秀

研究性学习小组活动记录表3

  课题名称    回避型依恋调查
  活动时间    2024.2.5
  活动地点    自习室
  主持人      李依璠
  记录员      陈春娥
  参加成员    庄杨扬  张晓蕊  陈利佳  王怡珺  归谨瑶  黄嘉慧
  活动目的    编写问卷
  活动过程    对测试题进行排序,并制作问卷形成二维码
  活动评价    优秀


研究性学习小组活动记录表4

  课题名称    回避型依恋调查
  活动时间    2024.3.2
  活动地点    被采访人家中
  主持人      李依璠
  记录员      李依璠
  参加成员    黄嘉慧  陈春娥
  活动目的    了解对方在亲密关系中有何具体行为
  活动过程    引导对方谈论自己与朋友/恋人的关系,在亲密关系中的想法及行为
  活动评价    优秀
  备注        被采访人化名为浅浅


研究性学习小组活动记录表5

  课题名称    回避型依恋调查
  活动时间    2024.3.8
  活动地点    三楼拐角书屋
  主持人      李依璠
  记录员      王怡珺
  参加成员    黄嘉慧  陈春娥  庄杨杨  张晓蕊  陈利佳  归谨瑶
  活动目的    确定结题报告
  活动过程    对问卷结果进行整理分析,开展集体讨论。
  活动评价    优秀


小组活动学生评价表


  被评人:陈春娥                   评价人:李依璠
  自评:本人活泼开朗,乐于助人,与组员和谐相处,对工作认真负责,在活动过程积极发表自己的想法,理解并尊重他人的想法,积极完成任务。
  他评:与组内成员沟通良好,相处和睦,完成任务时非常有效率,能够准确把握工作重点,合理分配时间和资源。
  被评人:张晓蕊                评价人:陈春娥
  自评:在本次研究性学习小组中负责编写报告的任务,认真负责,主动帮助同学,有团队精神且积极参与活动,有进取心,能够与团队成员共同探讨解决方案,达成共识并迅速行动。
  他评:在团队中,始终保持良好的沟通和协作能力,与组员们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有着良好的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能够快速适应新环境。
  被评人:归谨瑶               评价人:庄杨杨
  自评:在本次调查研究中主担填写手册的任务,在该活动中积极参与与该活动相关的事情,尽力把研究结果做到最好,并希望此报告可以帮助到更多人。
  他评:勇于接受挑战,喜欢尝试新事物,努力为团队做出有价值的贡献,并通过不断的学习和成长来提高自己的能力。
  被评人:庄杨杨                评价人:归谨瑶
  自评:在本次研究性学习小组中负责收集调查问卷的数据,小组将被调查者范围扩大,做到问卷更详细、更全面,由我及时总结问卷数据,帮助其他成员后期工作。
  他评:能够积极进取,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具有很强的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在这次项目中, 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长。  
  被评人:黄嘉慧                评价人:王怡珺                           自评:在本次研究性学习小组中负责采访,为此次调查提供重要数据,使
  调查结果更具有严谨性和科学性,积极参要与小组成员的讨论中。
  他评:在这次小组作业中,该同学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了任务,与小组成员团结协作,积极学习和吸收新知识和新技能,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
  被评人:王怡珺                评价人:黄嘉慧
  自评:在本次研究性学习小组中负责发放问卷的任务,为这次课题研究在一定范围内收集更确定的数据,并为小组成员后期工作提供更多的配合,积极参与活动相关事宜。
  他评:有着灵活的思维和适应能力,能够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迅速调整自己的思路和行动计划 ,积极主动,责任心强,认真完成分内任务,期间遇到不懂的问题也会谦虚请教前辈。
  被评人:陈利佳                评价人:张晓蕊
  自评:本人待人热情,认真完成任务中问题,对每天的任务自行总结和反思,并会有意识将学到的理论实践到实际工作中,分析问题并克服困难。
  他评:在团队合作中,始终保持真城、勤奋和敬业的态度。拥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能够快速掌握新知识和技能,从容应对各种变化和挑战。 
  被评人:李依璠                评价人:陈利佳
  自评:在本次研究性学习协调各方资源,充分挖掘每个成员的潜能,激发团队的整体实力。为人真诚,善于人际关系,具有组织能力、责任感和担当精神,会积极承担责任和压力,以身作则,为团队的发展和进步做出了贡献。
  他评:能吃苦耐劳,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自学能力,责任心强,有团队合作精神。重视与团队成员的沟通和协作,努力为团队营造融洽、积极向上的氛围。同时,也勇于承担责任,为团队的利益和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回避型依恋调查问卷

您的性别: [单选题]
选项 小计 比例
男 113 32.47%
女 235 67.53%
本题有效填写人次 348
你是 [单选题]
选项 小计 比例
高中生 232 66.67%
非高中生 116 33.33%
本题有效填写人次 348
你的年龄 [单选题]
选项 小计 比例
12岁及以下 2 0.57%
13~15 30 8.62%
16~18 240 68.97%
19~22 51 14.66%
23~30 19 5.46%
30~40 1 0.29%
40及以上 5 1.44%
本题有效填写人次 348
你的父母或者你的直接养育人对你比较冷淡 [单选题]
选项 小计 比例
A:是的 33 9.48%
B:不是 262 75.29%
C:不确定 53 15.23%
本题有效填写人次 348
你会积极尝试新事物,勇于前往没去过的地方,认识新朋友 [单选题]
选项 小计 比例
是的 186 53.45%
不是 76 21.84%
不确定 86 24.71%
本题有效填写人次 348
无论和谁相处,你都能很快和他熟悉,并且放松下来 [单选题]
选项 小计 比例
是的 99 28.45%
不是 156 44.83%
不确定 93 26.72%
本题有效填写人次 348
你是打心底信任你的朋友或是熟人吗 [单选题]
选项 小计 比例
是的 183 52.59%
不是 73 20.98%
不确定 92 26.44%
本题有效填写人次 348
如果让你去依赖别人,是一件很困难的事 [单选题]
选项 小计 比例
是的 105 30.17%
不是 134 38.51%
不确定 109 31.32%
本题有效填写人次 348
你认为自己的力量才是可靠的吗 [单选题]
选项 小计 比例
是的 183 52.59%
不是 73 20.98%
不确定 92 26.44%
本题有效填写人次 348
对你来说,拥有自己的空间比与朋友/恋人的亲密更重要 [单选题]
选项 小计 比例
是的 166 47.7%
不是 73 20.98%
不确定 109 31.32%
本题有效填写人次 348
在和亲密的人相处时,你会觉得很舒服很放松吗 [单选题]
选项 小计 比例
是的 254 72.99%
不是 28 8.05%
不确定 66 18.97%
本题有效填写人次 348
你喜欢和亲密的人肢体接触,比如牵手或者拥抱吗 [单选题]
选项 小计 比例
是的 221 63.51%
不是 40 11.49%
不确定 87 25%
本题有效填写人次 348
当朋友/恋人想要和你过分亲密时,你会感到紧张不安 [单选题]
选项 小计 比例
是的 139 39.94%
不是 118 33.91%
不确定 91 26.15%
本题有效填写人次 348
你很难相信他人会真正关心我 [单选题]
选项 小计 比例
A. 是的 149 42.82%
B. 不是 114 32.76%
C. 不确定 85 24.43%
本题有效填写人次 348
你很少向他人表达自己的需求或情感。 [单选题]
选项 小计 比例
A. 是的 167 47.99%
B. 不是 98 28.16%
C. 不确定 83 23.85%
本题有效填写人次 348
你倾向于避免与他人建立亲密的关系,因为害怕被伤害或拒绝。 [单选题]
选项 小计 比例
A. 是的 148 42.53%
B. 不是 111 31.9%
C. 不确定 89 25.57%
本题有效填写人次 348
当你感到不安或害怕时,倾向于回避与他人的互动。 [单选题]
选项 小计 比例
A. 是的 209 60.06%
B. 不是 68 19.54%
C. 不确定 71 20.4%
本题有效填写人次 348
当你感到不安或害怕时,通常会避免与他人分享我的感受。 [单选题]
选项 小计 比例
A. 是的 177 50.86%
B. 不是 96 27.59%
C. 不确定 75 21.55%
本题有效填写人次 348
当你感到不安或害怕时,更愿意独自解决问题,而不是寻求他人的帮助。 [单选题]
选项 小计 比例
A. 是的 166 47.7%
B. 不是 91 26.15%
C. 不确定 91 26.15%
本题有效填写人次 348

问卷调研总结报告


一、调研背景
  本次问卷调研旨在了解参与者的性别、年龄、身份以及他们在人际关系、信
  任、依赖和自我空间等方面的态度和偏好。问卷覆盖了多个方面的选择题,以收集参与者的真实想法和感受。
二、调研结果概览
  性别分布:女性参与者占比较大,约为67.53%,男性参与者占32.47%。
  年龄分布:16~18岁年龄段参与者最多,占比68.97%,其次为19~22岁年龄段,占比14.66%。
  身份分布:高中生占比最多,为66.67%,非高中生占比33.33%。
三、调研结果分析
  人际关系与信任:大部分参与者(52.59%)表示信任他们的朋友或熟人。然而,当涉及到依赖他人时,有30.17%的参与者认为这是一件困难的事。有42.82%的参与者表示很难相信他人会真正关心他们。这些结果表明,尽管参与者在一定程度上信任他们的社交圈,但他们在依赖和接受他人关心方面存在一定的保留和疑虑。
  自我空间与亲密关系:近一半(47.7%)的参与者认为拥有自己的空间比与朋友/恋人的亲密更重要。在和亲密的人相处时,72.99%的参与者感到很舒服很放松。63.51%的参与者喜欢和亲密的人进行肢体接触,如牵手或拥抱。这些数据表明,参与者重视个人空间和独立性,同时也在亲密关系中寻求身体接触和舒适感。
  情感表达与亲密关系的建立: 47.99%的参与者表示他们很少向他人表达自己的需求或情感。有42.53%的参与者倾向于避免与他人建立亲密的关系,因为他们害怕被伤害或拒绝。当感到不安或害怕时,60.06%的参与者倾向于回避与他人的互动,而50.86%的参与者通常会避免与他人分享他们的感受。这些数据揭示了参与者在情感表达和建立亲密关系方面的障碍和保守态度。他们可能感到不适或不确定如何表达自己的情感,并因此避免与他人建立更亲密的联系。
四、结论与建议
  本次问卷调研结果显示,参与者在人际关系、信任、依赖和自我空间等方面存在多样化的态度和偏好。虽然他们在一定程度上信任他们的社交圈并享受与亲密人的相处,但在依赖他人、表达情感和建立亲密关系方面存在一定的保留和疑虑。
  为了改善这些方面,我们建议采取以下措施:增强信任与沟通,通过积极的沟通和互动,建立更深入的信任关系,以减少对他人的疑虑和保留。提供情感支持,为参与者提供情感支持和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表达自己的情感需求,从而增强他们的情感表达能力和亲密关系的建立。促进个人成长与自我认知,通过教育和培训,帮助参与者发展个人成长和自我认知的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处理人际关系和情感表达方面的挑战。
  综上所述,通过增强信任与沟通、提供情感支持以及促进个人成长与自我认知,我们可以帮助参与者改善他们在人际关系、信任、依赖和自我空间等方面的问题,从而建立更健康、更亲密的人际关系。


结题报告


  在人类的情感世界中,依恋是一种关系与情感的基石,影响着我们在亲密关系中的表现与行为。依恋风格作为个体与人际交往的模式,显著地影响了我们对亲近与距离的感知与反应。因为它对人的生活有一定影响,涉及到人交际的各个方面,为此我们组建了这个调查小组,小组成员有的性格外向活泼,有的内敛文静,我们通过文献查询、设计问卷题目、总结问卷结果和采访回避型依恋人群等途径,探究回避型这种依恋类型。
一 、词语起源
  依恋理论是在20世纪50年代,由精神分析学家约翰•鲍比(John Bowlby)提出来的。约翰•鲍比发现,婴儿和养育人之间的依恋模式分成了安全和不安全两种。每个人都有独特的依恋风格,其中包括安全型、回避型、焦虑型、恐惧型等等,这些风格可以在不同的人际关系中表现出来。
二 、回避型依恋介绍
  回避型依恋是依恋理论中的一种重要类型,指的是那些在亲密关系中倾向于回避情感表达的个体。他们常常将情感需求置于自我保护之下,表现出一种对亲密关系的距离感。回避型依恋是一种高疏离、低焦虑的依恋模式,他们往往不会轻易相信别人,心理防御机制特别牢固。
三、回避型依恋怎样形成的
  回避型依恋人格特质,就是来源于小时候的不安全依恋模式。一个回避型
  依恋的孩子,在母亲或其他重要养育人和他分开的时候,并不会有明显的情绪反应。他们不像有些孩子,一旦母亲离开,就会哭个不停。回避型依恋的孩子就不会抗议,也不会太多的去表达伤心或者焦虑。等到母亲回到孩子身边时,他也不会自发地去寻求亲近,而是持续保持自己和母亲之间的距离。另外,在家庭中遭受肢体暴力、经常性的谩骂、人格羞辱或是父母间经常性的爆发剧烈的争吵、被刻意的冷落以及成长过程中遭受欺凌、情感创伤都会导致回避型依恋的形成。
四、回避型依恋的特点
  1、独立性强:他们强调个体独立,倾向于自己解决问题,不太愿意寻求他人的帮助。
  2、缺乏安全感:他们看似对一切都不在乎,实则是因为内心极度缺乏安全感而无法忍受可能被抛弃的恐惧。
  3、“爱无能”:既不知道怎么爱自己,也不知道怎么爱别人;即使心里有爱,也往往疏于表达。
  4、疏离与防备:他们很少会表述自己,给人十足的距离感;同时他们也非常讨厌被干涉、被介入私人生活,哪怕这么做的是亲人或伴侣。
  5、不信任:他们不会轻易相信他人(包括伴侣),这使得他们难以进入深度的亲密关系中,容易与伴侣貌合神离。
  6、自卑:他们可能会非常自卑,于是塑造一个“完美”的外在形象来帮助自己获取尊重和认可、规避来自外界的伤害。这也是为什么许多回避型依恋者总给人留下神秘、迷人的第一印象。
  7、习得性无助:哪怕遇到了真心对他们的人,真的会让他们快乐的事,他们也往往会保持消极和拒绝态度,不会心安理得的接受。
  8、习惯冷暴力:他们害怕直接的冲突,往往会把逃避、冷处理这种防御方式用到自己的另一半身上。
  9、不喜欢提出要求:他们的口头禅经常是“随便”“我都行,看你!”
  10、分手达人:他们太过害怕被抛弃,而潜意识层面又经常有不配得感,因而很可能在感受到“被抛弃的可能性”时率先对对方冷淡,也可能因为怕对方甩了自己而先甩了对方。
五、怎样改变回避型依恋
  1、告别过去的自己,重新建立你的认知,自我重塑。我们需要通过与别人的交流去了解自我,通过别人对我们的态度和评价来评定自己。鼓起勇气面对真实的自己,优点和缺点都接纳。
  2、鼓励自己多进行社交和沟通,和能量高的人多接触。融入圈子,开始与别人建立联系,初步与自己信任的人慢慢交谈,找到认同感和归属感,被别人接纳。这样,当你在谈论自己的时候,对方也感受到你的信任和坦诚,你们就有了比其他人更深入的关系,建立起以彼此信任为基础的亲密连接。
  3、屏蔽他人的眼光,通过自我肯定建立稳定的自尊。百分百正视自己,纵向看自己。
  4、尝试接受别人的善意,相信这个世界上有爱。多体会别人的好心,增加人性本善的信念。
  5、培养几项拿得出手的技能,用实力筑起自信的堡垒。
  6、与人交流之前先深呼吸,不要先入为主的觉得自己会被拒绝;时常反问自己:被拒绝了又怎么样?
六 、怎样和回避型依恋的人相处
  1、要有充足的耐心和包容心,理解回避型依恋者的依恋特质,尽量调节自身负面情绪,避免自己被焦虑、恐惧等负面情绪淹没理智,做出破坏关系的行为。
  2、给予空间,安全优先于亲密。不要急切地与对方拉近距离,而是要尊重对方对于边界感和安全感的需求。
  3、先说动机,后给空间。回避型依恋者往往会把事儿往坏了想,因而在向他们提出需求或调解矛盾时,需要先把事情阐明,表达你的爱和为了双方好的动机,再给他们空间和时间来消化这件事。
  4、回避型人为了适应早年缺爱的环境,形成了高防御、高戒备的行为模式。想要让回避型们能够逐渐改善,就需要帮助他们了解自己、让他们能客观地看见自己的状态,表达我们对他们的接纳和理解,并鼓励他们逐步走出泥潭。
  5、提供情感支持。当回避型依恋者需要情感支持时,愿意倾听他们的抱怨、烦恼和情感。站在他的旁边,而不是站在他的对面。不要贬低他们的感受,而是表达理解和同情。提供安慰和支持,让他们感受到你的关怀。
  6、尊重个人成长。鼓励回避型依恋者追求个人成长和兴趣爱好,支持他们自我发展的努力,让他们感到在关系中可以保持个体独立性。同时,分享你自己的成长和兴趣,让关系中有更多的共鸣和连接。尊重他们的节奏,不要让他们感到被侵入或压力过大。给予他们足够的空间,让他们感到在关系中不受束缚。
  以上所有做法需要建立在自己身心健康的前提下。改善回避型依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如果你在这个过程中觉得坚持不下去,也请及时关照好自己,以自己的健康快乐为先。
七、结语
  回避型依恋并不是精神疾病,而是一种人际关系的模式和依恋风格。不论哪种依恋类型,我们都值得被爱,也有能力去爱。在和回避型依恋的人建立亲密关系时,一切都应该建立在真诚、尊重和自然的基础上。对于回避型依恋的人自身而言,也不要有不配得感,而是正面地看待自己和他人,积极寻找身边的支持和联系,勇敢面对问题和挑战,让自己得到良好的情感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