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学子风采 > 学子风采

研究性学习-竹节人的制作及研究

发布者: 海口市长流中学
时间: 2024年07月19日

班        级:    高 一 2 班
课题小组组长:    彭 健 婷
课题小组成员:    吴慧蓉 符式霞 吴应欣 张童
郑开元 王娟
指 导 老 师:    吴正贤  吴多美

导航目录


  封面.........................................................................................................................................................................1
  导航目录..............................................................................................................................................................2
  结题报告..............................................................................................................................................................3
  附录一活动记录.............................................................................................................................................15
  附录二:组员互评........................................................................................................................................16
  附录三:组员自评........................................................................................................................................17
  附录四:开题报告........................................................................................................................................18
  导师评价............................................................................................................................................................19

竹节人的制作及研究


  在遥远的古代,人们发现了一种独特而神秘的手工艺——竹节人,这一传统的艺术形式融合了技巧,创造力和文化内涵如今成为一场旅程,带领我们穿越时空,探索这个神秘而美丽的世界。
  一、竹节人的历史
  竹节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它起源于竹编技艺,是一种以竹子为主要原料,通过巧妙的编织和组合,创造出人形的手工艺品。随着时间的推移,竹节人这一传统手艺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演变成各种各样的形式,以这些不同的形式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并在融入的过程中,人们赋予了它不同的形象寓意。
  二、竹节人的制作过程
  (一)要在大片的竹林中选择一些直径适中,节间规整的竹子。
  然后用镰刀将竹子砍下,砍竹子也是有技巧的,如果用蛮力是无法将竹子完整的砍下来,而是要将竹子的重心降低,把竹子末端位置放在一块大石头上,然后握紧镰刀,从斜角方向发力砍下竹子,这样,一个无裂缝的竹子便砍下来了再将多余的部分去除。

  (二)准备卷尺和记号笔,将砍下的竹子放在地上,用卷尺量出一寸的距离

  (三)按标记切割成不同的小块,竹节人是由一节长杆,八节短板连接而成,所以需要切割成九小节,当然,割竹子  的技巧自然是有的,和砍竹子一样,靠蛮力无法行通,我们需要将竹子放在木桩上,握紧锯子,锯的时候不能按平常的直线方式直接施力,而是将工具沿斜面方向割据,这样速度快且切割完美!

  (四)切割好的竹节放入清水中清洗,再将洗好的竹子皮肤在草席上晒干。带竹子的水分完全干透,挑出竹节人的身体部位,用刀子在竹节中上部分,勾勒出圆形的轮廓,在准备一个螺丝钉,在已勾勒好的轮廓上来回旋转,这样便打出一个完整的洞,用此方法重复操作,在打好的洞的对面一侧对称再打一个,以便后面穿绳用。

  (五)根据自己的需要将尼罗绳结出所需长度,将绳子穿过已打好的竹节人的身体的洞里,一个洞一根绳,然后将两根绳的一边作为连接腿的部分,另外一边作为连接手的部分,按照自己的喜欢将手脚连接上。再用剩余的竹子打磨出竹节人的武器,并将武器连接在他的手上。因为竹节人是用天然竹子制成,腿部部分较粗糙,如果多次在桌面上滑行会将竹子损坏,所以我们要在连接好的腿上接上一个圆形纽扣,没有纽扣可以裁剪出一个圆形纸箱片代替,方便竹节人滑行和站立,这样一个竹节人便完成了。

  三、竹节人的玩法
  双人:将两个竹节人的线镶入课桌裂缝中,两个人在下面用手控制线的拉紧控制,两个竹节人的对打,谁先把对方的武器打掉,谁就是胜者。
  单人:将竹节人的线镶入课桌的裂缝中,在下面将线一松一紧的拉着,就可以让竹节人活动起来,成壮士模样。

  因此作为我国非遗竹节人,我们应该传播出去,让更多人看到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我们可以在课上进行宣传,以有趣的打斗方式激起同学们的兴趣,胜者则有奖。同学们,当你们看到竹节人是否会想到“破土凌云节节高,寒驱三九领风骚”,或者是“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中国非遗是永远不能被机器代替的,手艺是手工匠们日益复一日的坚持,是时代相传,莫不敢忘,更是华夏儿女几千年的骄傲,这些作品也蕴含着手工匠人的情感和他们对传承一词的领悟,请不要让非遗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

附录一

活动记录


第一次

活动时间:2023.12.30
活动地点:定安县雷鸣镇
参加成员:吴应欣,符式霞,郑开元
活动目的:准备竹节人制作所需的材料
活动评价:在收集材料过程中,更好地体验到了动手劳作的愉悦感


第二次


活动时间:2023.12.31
活动地点:高一2班教室
参加成员:吴应欣,符式霞,吴慧蓉,彭健婷,郑开元,张童,王娟
活动目的:讨论活动过程并集中收取建议对活动进行改良
活动评价:在讨论过程中使活动话题更加优良,并且极大提升了自我勇于表达的能力


第三次


活动时间:2024.1.4
活动地点:五楼拐角书屋
参加成员:符式霞,吴应欣,彭健婷,张童,郑开元,吴慧蓉,王娟
活动目的:进行首次组装尝试并记录及其进行改良
活动评价:在此过程中,有失败也有成功,失败了我们会重来,成功了我们会改良


第四次


活动时间:2024.1.10
活动地点:五楼拐角书屋
参加成员:符式霞,吴慧蓉,王娟,吴应欣,郑开元,张童,彭健婷
活动目的:对研究成果进行体验
活动评价:真真切切体验到了没有信息时代的时候的童年


第五次


活动时间:2024.11
活动地点:高一2班教室
参加成员:全体成员及其他班级人员
活动目的:宣传中国非遗文化,让非遗传承下去
活动评价:宣传了非遗文化,增强了自我成就感


附录二:组员互评
彭健婷对吴慧蓉的评价:认真负责,积极主动,知识扎实,做事踏实,对于电子设备操作能力强
吴慧蓉对彭健婷的评价:该同学工作认真负责,善于学习,处事稳重,待人谦和,团结同学
符式霞对吴应欣的评价:对待工作任务认真负责,责任感强,自觉服从组织安排
吴应欣对符式霞的评价:处事稳妥,思维缜密,处理复杂棘手问题能力强
张童对王娟的评价:踏实肯干,与同学相处融洽,注重与同学交流,热情比较高
郑开元对张童的评价:对待任务严肃认真,用心完成手头上的任务,保质保量的完成
王娟对郑开元的评价:有团队能力精神,动手能力强,善于观察


附录三:组员自评
彭健婷:勤于学习,为人谦逊,自我要求严格,善于倾听,对待工作认真负责
吴应欣:对待工作积极认真,积极参加各项活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乐于帮助其他成员,对待困难从不懈怠,积极寻找解决困难的办法
符式霞:在此活动过程中,对于讨论时所发生的矛盾,我认为我能很好的处理该问题,并且我我能勇于提出自己的建议,带领整个小组完成一次完美的研究性学习,对于我的不足,我能认真听取他人意见并进行改正
吴慧蓉:我认真严格对待任何工作,善于发现问题并勇于去解决问题,制定计划,我能够按时完成,同学们的问题我也可以进行解答
郑开元:对于自己的本职工作,能够尽心尽力的完成,达到良好的效果
张童:对待工作细心细致,认真负责以及文笔较好,积极完善并尽力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到优良的成效
王娟:善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与他人进行良好沟通,能够带动整个小组的氛围


附录四:开题报告


课题名称:竹节人的制作及研究
开题时间:    2023.12.30 拟结题时间    :2024.1.11
组长:    彭健婷     指导教师    :吴正贤


小组成员主要负责事项
吴应欣: 拍摄制作过程并记录
符式霞: 寻找制作材料,负责报告正文编辑
张童: 负责报告正文纸质版书写
郑开元:寻找制作材料
吴慧蓉: 负责文档电子版编辑
王娟:负责文档排版
彭健婷: 记录制作过程并宣传


研究背景及研究的意义
在没有信息技术的时代,作为孩童的老师及父母们是如何娱乐的?所以对于此问题,我们对此进行研究及调查,得知他们玩的是竹节人,所以我们想尝试一下。对于竹节人的研究,能让我们更好的了解到那个时代孩童的童年,传播中国非遗文化


方法和措施
询问老师,上网搜寻制作过程,选材所用的条件


研究所需条件
1.竹子二锯子
2.刀子螺丝钉
3.尼罗绳
4.剪刀纽扣


计划访问的专家
校内    吴正贤
校外    无


导师评价:
  《竹节人的制作及研究》这个研究性学习从开题到结题,我能从中看到每位成员的认真负责,他们不只是以一次拿学分为目标,而是在活动过程中不断从中获得收获,他们不惧困难,勇于发现及提出自己的思考与建议,不仅仅呈现出了高中生应该有的青春活力,还完美的诠释了新时代青年能承担起传承非遗文化的重任。在此活动过程中,我在他们每个人身上看到了每个人都该学习的精神,有“风雪压我三五年,我视风雪轻如绵”的乐观心态。该结题报告重点在于竹节人的制作并传播,每个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表现出了极高的批评思维和探索精神,能够独立思考和提出有探索和深度的问题。通过深入的调研和充分的资料收集,每位同学在此过程中都呈现出了全面和详细的知识了解。 同学们积极主动地寻找研究资源,并有效的整理和分析这些信息,最后能够有效地把研究性学习的成果呈现在全校师生面前。
  在组长彭健婷的有效带领下,整个团队运用所学知识及查找的资料,实验研究等方法,积极组织和参与此类活动,表现出了善于思考,吃苦耐劳,团结协作的精神,严谨的治学和实验精神,并且还体现了他们的创新精神。在成果汇报方面,整个小组成员能够合理清晰的讲述自身的问题和报告自身负责的任务,即使在讨论过程中遇到多重讨论矛盾纠纷,他们也能够静下心来,以正确的方式去解决讨论中遇到的困难。在此课题开题之前,我能够看到他们对此课题的认真负责态度以及合理的分工,分工明确,他们以个人的长处去发挥自身的作用,以此来对整个小组,对整个课题做出贡献,每一次的活动记录都会清晰明确,活动的目的以及他们能分享他们自身在活动中获得的收获。
  也正如他们所说,研究性学习此类活动的开展,并不是为了学分而去开展,而是想让同学们在此类活动过程中能有所收获,这才应该是研究性学习开展的主要目的。此小组能领悟到其中的真谛,实属不易。希望在以后的道路上 ,他们能越做越好!


吴正贤
2024年4月11日